智库业绩

黄冈东坡粮油集团土地流转机制创新专项改革试验方案

湖北万宇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2022-04-02 460

1.1专项改革试验的必要性

中央允许流转土地承包权,最终目的是要解决好田由谁来种,怎样种的问题,并正确兼顾农民利益和农村社会安定等方面的问题。从当前土地流转市场和运作情况来看,以龙头企业参与土地流转,最能提高土地资源效率,最能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最能履行社会职能。因此,实施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土地流转体制机制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十分必要。

1.2.1有利于解决谁来种田,国家粮食安全如何保障的问题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安全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愿意种田的农户也在不断减少,土地复种指数不高,农村土地抛荒现象也比较突出。当前,农村种田老人种田现象十分普遍,年青人不愿意种田,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种田农户还会不断减少,土地抛荒现象还会更加突出。在此现实背景下,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是解决田由谁来种、国家粮食安全如何保障的最佳途径。实施以龙头企业为主力军,大力推进土地流转机制体制创新的专项改革试验,有利于解决农村土地抛荒问题,大大提高粮食的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1.2.2有利于解决怎样种田,现代农业建设如何推进的问题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是,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要解决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问题,一要依靠土地流转,将土地集中到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手中,发展适度的规模经营,解决田由谁来种的问题;二要依靠农业科技创新,解决怎样种田的问题。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的火车头,实施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土地流转机制体制创新专项改革试验,有利于形成以土地流转为突破口,以龙头企业为平台和载体,引导发展要素向三农聚集的强大合力;有利于解决谁来投资以保障农业资金需求,谁来提效以改变农业弱势地位,有利于龙头企业在土地流转基地进行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和产业化开发的运行模式,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有利于建立农产品质量控制和严格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控制,保障食品安全。

1.2.3有利于解决怎样双赢,新型产业分工如何构建的问题

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的火车头,是引领现代农业的主力军,而在现代农业中,田地最终还是要依由农民来种,特别是需要组织化程度高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来种,龙头企业流转的土地越多,依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份也越大;实践表明,龙头企业多、产业化经营水平高的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速度也随之加快。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紧密协作,互为支撑,是最为典型的双赢模式,有利于构建龙头企业担负技术创新、精深加工、市场营销、品牌创建任务,专业合作社为龙头企业承担土地流转基地任务的新型产业分工格局。实施龙头企业推进土地流转机制体制创新专项改革试验,有利于进一步形成产业化新型分工格局,促进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蓬勃发展。

1.2.4有利于解决怎样履责,农民根本利益如何保障的问题

过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户”的连接方式,尽管解决了农业发展的一些问题,但由于龙头企业与农户很难结成利益共同体,甚至在很多情况下产生了利益对抗。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扶大扶强龙头企业,根本目的是为了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带动产业链上的千家万户致富,这也是龙头企业应该担负的社会职责问题。黄冈东坡粮油集团是黄冈农业乃至全省产业化经营的一面旗帜,对于带动区域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贡献很大,其探索创新的以土地流转为核心,实行“三级基地、三级品牌、三级带动”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被干部群众誉为“东坡模式”。为了进一步巩固成果,发扬成绩,公司特提出实施土地流转体制机制创新专项改革试验,明确提出要切实履行好龙头企业的社会职责,建立国家、农民、村集体、企业四方共赢的可持续发展路子,农民收益逐年增长,以此实现改革成果共享。

综上所述,在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改革配套实验区和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过程中,在新的形势下,将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土地流转体制机制创造列为专项改革试验重要课题,显得十分必要,意义重大。

3.1改革试验的主要内容

根据专项改革试验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及主要任务,在项目单位现有工作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实施改革试验内容如下:

1、主推土地入股、长期承租、季节流转等土地流转模式,努力实现专项改革试验区域土地流转覆盖面达到100%,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土地实现资本化,农业比较效益大幅提高,农民收入逐年增长;

2、组建不同类型的专业社,提高专业社的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特别是通过聘请专业人员进行职业经营,实现了规模经营、产业化经营,提高了土地产出率,提高了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3、与科研院校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共建企业技术研发团队,实施大别山优质稻种植与精深加工技术集成及产业化开发,实施农业全过程服务,提高科技贡献率,创新现代农业发展方式;

4以土地流转为突破口,以政策支持为保障,以科技支撑为基础,导项目资金向土地流转项目区聚集,探索创新公共财政、龙头企业及其他社会资金多元化投入农业的问题;

5以土地流转为纽带,探索全新的利益连接机制,努力实现国家、集体、企业、农民四方共赢,农民收益逐年增长;

6、扩建年产5万吨优质米深加工及5万吨米制品专用复配粉深加工生产线各一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延伸农业产业链条。

3.4主要创新点及可供借鉴推广的事项

3.4.1土地流转机制体制创新

3.4.1.1多法并举,创新流转模式

1、通过土地入股,让土地真正资本化。在股权设置上,明确由农民和村集体土地控股;在收入分配上采取“B+X”(即农民保底收益+合作社利润分红)的分配方式,并且规定X0。其中: B=360斤中稻(可按当年价格折合成现金)。农户既可得到土地入股的保底收入(相当于土地租金),又使农户收益能随着新的市场主体收益的增长而上涨。

2、对于暂不愿意完全流转,而又缺乏劳力或管理能力的农户,采取长期、短期或季节性租赁等方式,给流转农户固定租金,由管理合作社实行统一经营;对不愿意流转土地,而又愿意加入合作社的农户,则采取“订单农业,分户经营”。

3.4.1.2农企联姻,创新专业合作

组建不同类型的专业社,以股份合作社为依托,盘活农村土地资源;以农机合作社为支撑,打造标准生产模式;以管理合作社为纽带,广泛发展“订单农业”;以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为依托,提高专业社的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特别是通过聘请专业人员进行职业经营,实现了规模经营、产业化经营,提高了土地产出率,提高了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1、即以村为单位,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龙头企业、村集体和农民相互参股,推进农企联姻,职业管理,规模经营;

2、发起设立鄂东最大的优质稻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进一步构建专业合作社为龙头企业承担土地流转基地任务的新型产业化分工格局;

3、以联合社为依托,组建多个管理合作分社,除流转土地外,还通过大力推行“四提供,一回收”服务模式(提供优质稻种子和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与农户建立起利益联结机制,发展“订单农业”。

3、以联合社为依托,组建若干农机合作分社和植保合作分社,除保证土地流转基地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和植保机防外,还对外开展农机和植保社会化服务;

3.4.1.3科技联姻,创新发展方式

与华中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共建企业技术研发团队,实施大别山优质稻种植与精深加工技术集成及产业化开发,实施农业全过程服务,提高科技贡献率,创新现代农业发展方式。

1、产前开展种子研发、品种定向和现代农业技术示范服务。重点建设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以示范基地为载体,培训新型农民;

2、产中开展农技、农机服务。重点建设单体全国最大的智能化温室育身工厂,除满足集团粮食生产基地用秧外,还向周边乡镇提供商品秧苗。在收获时利用谷物烘干设备保证谷物质量,便于储存;

3、产后通过发展粮食等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通过壮大农产品仓储与现代物流业提高企业获利能力,通过农超对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销售成本,提高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

4、打造以东坡玉粒等为代表的精品名牌高档优质大米品牌1-2个,提高湖北大米的市场竞争力;

5、建立专家团队+创新企业+专业合作社体系,构筑大别山优质专用稻精深加工技术平台,促进大别山区优质稻产业发展。

3.4.1.4项目整合,创新投入方式

以土地流转为突破口,以政策支持为保障,以科技支撑为基础,导项目资金向土地流转项目区聚集,探索创新公共财政、龙头企业及其他社会资金多元化投入农业的问题。

1将国土整理、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金捆绑使用,优先将本专项改革试验区域的土地列入国土整理计划,实行先流转、再规划、再治理,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效果;

2、由东坡粮油集团对万亩土地流转核心区实施社会化配套投入,实施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项目,创造龙头企业及其他社会资金投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典型案例;

3、实施大别山优质专用稻种植与精深加工技术集成及产业化项目,增强工业反哺农业的产业化带动能力。

3.4.2 农业科技创新

3.4.2.1 品种技术、栽培技术、储藏技术及加工技术集成创新

本项目集成了品种技术、栽培技术、储藏技术及加工技术等现代工程技术,生产优质籼米和米制品专用粉,实现稻米的高效、环保、节能的加工模式,提升稻米加工的综合效益。

高档优质中籼鄂中五号和复配粉专用稻鄂粳糯437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选育。鄂中5号经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统一测定,米粒长宽比3.6,整精米率60.0%,垩白粒率0%,垩白度0%,除直链淀粉含量15.1%以外,其他指标均超过国标一级标准。外观和食味可与进口泰国香米媲美(泰国香米直链淀粉含量低于15%),被评为十大金奖名牌产品第一名。鄂粳糯437米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出糙率82.2%,整精米率61.8%,直链淀粉含量1.5%,胶稠度100毫米,长宽比1.8,主要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优质糯稻谷质量标准,是生产汤圆年糕、米粉、酥饺、米粑、米面窝、麻团等米制品专用复配粉系列理想原料。

优质高产专用稻米品种配套保优栽培技术,集成了无公害(有机)栽培、早晚稻轮作、轻简机械化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技术,实现了优质稻、专用稻生产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目标。

采用微波防治技术既能快速彻底杀灭大米或稻谷中的害虫及米粒、谷粒中的虫卵(杀虫率包括杀成虫率及杀虫卵率可达100),又对粮食和环境无污染,保持了大米原有的营养、品质、美观及风味。

采用湿法超微粉碎技术和配方优化技术生产汤圆、米粉、酥饺、米粑、米面窝、麻团等米制品专用复配粉,所采用的生产技术具有工艺合理、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等特点。生产出的产品营养丰富、使用方便、性质稳定、品质优良。

3.4.2.2 生产工艺创新

工艺创新方面主要为采用低温多机碾米以及工艺灵活性较强。本项目选用低温升碾米及新型抛光机,降低加工过程中的增碎,提高成品米出米率和光洁度;采用工艺先进、性能可靠的初清筛、去石机、糙米清理机、重力谷糙机,提高工艺稳定,以使操作更为简便;增加糙米调质工艺,满足不同等级的原粮加工,特别解决低水分粮的加工,采用超低速提升机,降低大米在输送过程中的增碎。本项目采用低温碾米把米的温升控制在10℃以下,在抛光机前增加凉米分级工艺,筛除1/2(粒长)以下的碎米,使米温接近室温,不仅提高白米抛光后的亮度,而且可使抛光机的增碎减少2%以上。采用低温碾米机组、凉米分级和抛光等组成的低温碾米工艺,将使碎米减少5%以上。

项目扩建的优质营养大米生产线,将工艺稍作调节后,即可生产普通大米,也可生产项目基地生产的复配粉专用稻。

另外本项目中的部分创新技术利用了计算机、自动化控制系统,从而保证了创新技术在生产中能够依据原粮品质、环境条件等自动调节,保证产品质量符合质量要求。

3.4.2.3 产品结构创新

黄冈是产粮大市,但优质稻种植规模及优质稻品种覆盖率仅为50%,农户一味重视产量,不重视品质,项目单位大米产品均已中低档大米为主。本项目引进具有国内先进技术水平的鄂中五号,将改变项目单位现有产品结构,增加高档大米产品品种,满足市场急需的高档大米需求。

另外,黄冈粮食精深加工能力欠缺,目前仅有对米糠深加工的生产厂家,而在碎米方面尚没有一家深加工企业,现有粮食加工企业生产的碎米大都销售至外地作为工业原料或饲料原料,本项目采用先进的米制品专用复配粉生产技术,原料中需求部分碎米,可深加工转化加工项目单位及其他粮食加工的碎米。

本专项改革配套重点项目生产的汤圆专用粉颗粒细微,外观洁白细腻,口感清香柔润,味鲜爽口,柔软爽滑;做成的汤圆食品具有晶莹、透明、水煮不糊、不开裂,且汤清如水,极富韧性。采用酥饺专用粉制作出的酥饺外酥内软、颜色金黄、香味适宜、有柔和的发酵味。采用米粑专用粉制作出来的米粑色泽金黄、甜酸味适中、香气浓郁、有柔和的发酵味。采用米面窝专用粉制作出的米面窝色泽金黄、形圆、外酥内软中间脆、咸鲜味好、有油香和米豆复合香味。采用麻团专用粉制作出的麻团色泽金黄、形圆、外酥内软、甜味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