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

关于黄冈东坡粮油集团土地流转的调研报告

周向阳 2021-07-16 597

2014年中央和省委两个一号文件提出,要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和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关键在于能否深层次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发展适度的规模经营。黄冈东坡粮油集团是全省率先推进土地流转的农业龙头企业,其以土地流转为突破口,引导资金、劳动力、科技、人才等发展要素向“三农”聚集,并创新一个龙头企业、主营一项农产品、创建一个精品名牌、联合一批合作组织、建成一批生产基地的产业带动模式,被干部群众誉为“东坡模式”。正是有了龙头企业推进土地流转这个平台和载体,政府才有了抓现代农业建设的最佳切入点。为了给全市“三农”改革研讨会提供决策依据,近期我市选择东坡粮油集团土地流转作为调研课题,调研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模式创新

黄冈东坡粮油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3月,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现有核心控股企业4家,联盟企业6家,合作社23家,年优质米深加工能力20万吨,糯米粉深加工能力2万吨,仓储能力5.2万吨。主导产品获得全国放心大米、湖北名牌、著名商标、绿色食品、有机大米和湖北省十大名米等称号。该公司五年内实现由省级龙头向国家级龙头的跨越,主要得益于先行先试在全省率先推进土地流转,实现了稻米品牌从基地环节创建。截止目前整个东坡稻米产业链上流转的土地达到10万多亩,其中,企业自建土地流转基地3万亩,旗下农民合作社和种粮大户流转土地达到7万多亩。

(一)基本模式

通过以土地流转为突破口,东坡粮油集团已建立三级基地、三级品牌、三级带动的新型产业化经营模式。三级基地,即是根据市场需求和产品定位,分别开发建设土地流转基地、一村一品基地和无公害基地。三级品牌,即是以土地流转基地种植的有机水稻,深加工为高附加值的有机礼品米;以一村一品基地种植的绿色水稻,深加工为适合城镇中档家庭消费的绿色品牌大米;以无公害基地生产的优质水稻,生产价位适中的无公害大米。三级带动,即是以土地流转基地,示范带动一村一品基地;以一村一品基地,示范带动无公害基地;以无公害基地为基础,带动绿色有机水稻基地扩大规模。公司以品牌和市场优势,通过市场引导、品种推荐、示范推动、科技扶贫、优价收购,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加入基地建设的热情;公司的利益体现在优质原料有保障,品牌建设得以从种植源头实现,有利于推进精深加工,提高效益。其主要作法是:

1、多法并举,创新流转模式。一是通过土地入股,让土地真正资本化。在股权设置上,明确由农民和村集体土地控股;在收入分配上采取“B+X”(即农民保底收益+合作社利润分红)的分配方式,并且规定X0。其中:B=360斤中稻(可按当年价格折合成现金)。农户既可得到土地入股的保底收入(相当于土地租金),又使农户收益能随着新的市场主体收益的增长而上涨。二是对于暂不愿意完全流转,而又缺乏劳力或管理能力的农户,采取长期、短期或季节性租赁等方式,给流转农户固定租金,由旗下合作社实行统一经营;对不愿意流转土地,而又愿意加入合作社的农户,则采取“订单农业,分户经营”。2008年,该公司就率先在八里畈地区整村整片流转土地6000亩,流转模式主要为承租、互换和入股分红;2010年以来,该公司又在溢流河、枣马畈、黄湖等地区整村整片流转了土地24000亩,流转模式主要为承租、入股分红和季节流转等,通过灵活多样的流转模式,较好地赢得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拥护和支持,项目区未发生一起土地流转纠纷事件。

2、农企联姻,创新专业合作。东坡粮油集团不仅牵头设立了自己的专业合作社,还联合富民、富农、长盛、顺清等10多家农机和植保合作社,发起设立了联合社,共同为东坡粮油集团3万多亩自建土地流转基地提供全程农机耕作和植保机防服务。初步形成了龙头企业担负技术创新、精深加工、市场营销、品牌创建任务,专业合作社为龙头企业承担土地流转基地任务的新型产业分工格局。富民农机为东坡粮油集团提供6000多亩农田的全程农机耕作服务,按每亩350元耕作费计算,可获经营收益210多万元;顺清植保为5000多亩基地提供植保及生物防治服务,按每亩20元技术服务费算账,可获经营收益10多万元。通过农企联姻,创新专业合作,有效推行了“四提供,一回收”服务模式(提供优质稻种子和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与农户建立起利益联结机制,有效发展了订单农业。

3、科技联姻,创新发展方式。与华中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共建企业技术研发团队,实施大别山优质稻种植与精深加工技术集成及产业化开发。一是产前开展种子研发、品种定向和现代农业技术示范服务。通过高标准建设万亩土地流转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以示范基地为载体,培训新型农民;二是产中开展农技、农机服务。三是产后通过发展粮食等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高龙头企业赢利能力和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四是开发新产品,倾力打造东坡稻米精品名牌,争创国家级名牌;五是建立专家团队+创新企业+专业合作社体系,构筑大别山优质专用稻精深加工技术平台,促进大别山区优质稻产业发展。2012年以来,该公司先后组织培训农民合作社成员、种粮大户7000多人次,开展田间技术示范15000多人次,取得专利及科技成果鉴定11项,开发东坡稻米及米制品复配粉等新产品5个。

4、项目整合,创新投入方式。即以土地流转为突破口,以政策支持为保障,引导项目资金向土地流转项目区聚集,探索创新公共财政、龙头企业及其他社会资金多元化投入农业的问题。一是将国土整理、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金捆绑使用,优先将本专项改革试验区域的土地列入国土整理计划,实行先流转、再规划、再治理,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效果;二是由东坡粮油集团对万亩土地流转核心区实施社会化配套投入,实施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项目,创造龙头企业及其他社会资金投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典型案例。2008年以来,对于东坡粮油集团在八里畈及溢流河等地区建设的土地流转基地,农发、国土、发改、农业、扶贫、科技等部门共计整合涉农项目资金3000多万元,企业配套投入2000多万元,使基地达到了田成方、树成行、渠成网、路相通,泵涵闸配套,农业机械化耕作的条件。

(二)主要成效

通过创新思路,大胆求索,干中求助,东坡粮油集团不仅赢得了八方支援,更承担实施了诸多重要政策课题的研究。2012年以来,先后承担实施了湖北省科技重大专项→大别山优质专用稻高产种植与精深加工技术集成及产业化、武汉城市圈“两型专项”→团风大别山土地流转体制机制创新专项改革试验等省级专项课题研究,2013年又竞争立项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试点项目,现已取得国家、集体、企业、农民四方共赢的可喜成效,真正实现了土地流转体制机制创新改革成果共享。

1、国家利益。国家利益主要体现在粮食增产方面。在粮食增产方面,土地流转基地建设前,项目区粮食复种指数低,粮食产量低、质量差,不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土地流转基地建设后,粮食复种面积提高4万亩,单产增加150斤,年可实现粮食增产5500万斤。

2、集体利益。团风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集山区、库区、贫困县于一体,村级经济相当落后,村级债务难以消化,是不争的事实。项目建设前,村集体拥有的土地基本只能是粗放承包,亩均年收益不足200元,耕作条件差的土地亩均年收益仅有100元左右;项目建设后,村集体土地入股专业社,亩均保底收益在400元左右,还可享受合作社的盈余分红。仅此一项,项目区所涉及的36个行政自然村,每年可新增村集体收入5万以上,大的行政自然村新增村集体收入10万以上。农村土地资本化,且农田收益逐年增长,有利于提高村干部组织土地复垦和拆迁腾地的积极性,在进一步发展村级经济的同时,也为我国严守18亿元耕地红线的基本国策发挥至关重要作用。

3、企业利益。项目建设前,农民小家小户生产的粮食,质次价低,加工成大米附加值也很低,销售利润率仅在3 %左右,搞不好还要亏本,农企双赢也无从谈起。项目建设后,农民将土地入股到合作社,由合作社组织标准化种植,所生产的绿色水稻加工附加值大为提高,销售利润率一般都在10%以上,有机礼品米附加值达到30%以上。以2012年东坡粮油集团与富民农机共建的土地流转基地为例,当年耕种中国香稻500亩,总产187.75吨;耕种银粘系列1406亩,总量603.83吨,整精米率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经加工测算,500亩中国香稻基地综合获利61.61万元,其中:种植环节获利49.07万元,经营环节获利12.54万元。1406亩银粘基地综合获利42.91万元,其中:种植环节获利26.49万元,经营环节获利16.42万元。

4、农民利益。项目建设前,农民小家小户生产一季水稻,亩均至要投入种植成本810元,其中:需要投入种子、肥料、农药等生产资料约310元,人工成本约500元。农民生产一季水稻,平均亩产约900斤,执行国家最低收购价政策,售粮收入约1200元,亩均净收入不足300元。项目建设后,农民以土地入股,亩均可获得保底分红400元,如果经营有利,盈余分红还会大于保底分红。农民将土地入股后,还可参与合作社组织的生产活动,获得劳动相应的劳动报酬,如果外出打工,更可获得丰厚的收入。

(三)有益探索。中央大力提倡推进农村流转土地,最终目的是要解决好田由谁来种,怎样种的问题,同时要正确兼顾农民利益,确保农村社会安定。从东坡粮油集团土地流转的作法和成效来看,以龙头企业参与土地流转,最能提高土地资源效率,最能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最能履行社会职能。该公司创新的“三级基地、三级品牌、三级带动”土地流转模式,有效破解了龙头企业如何走上科学发展之路,粮食安全和“三农”问题如何得到源头解决的等深层次社会问题。

一是源头解决了谁来种田,国家粮食安全如何保障的问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安全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愿意种田的农户也在不断减少,土地复种指数不高,农村土地抛荒现象也比较突出。当前,农村种田老人种田现象十分普遍,年青人不愿意种田,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种田农户还会不断减少,土地抛荒现象还会更加突出。在此现实背景下,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解决田由谁来种、国家粮食安全如何保障的最佳途径。因此,将土地集中到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手中,发展适度的规模经营,是源头解决田由谁来种问题必然选择。

二是源头解决了怎样种田,现代农业建设如何推进的问题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国内粮食生产,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要解决粮食安全保障问题,一要依靠土地流转,解决田由谁来种的问题;二要依靠农业科技创新,解决怎样种田的问题。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的火车头,实施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土地流转机制体制创新,有利于形成资金、劳动力、科技、人才等要素向“三农”聚集的强大合力;有利于解决谁来投资以保障农业资金需求,谁来最终解决农技推广的问题;有利于建立农产品质量控制和严格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控制,保障食品安全。

三是源头解决了怎样多赢,新型经营体系如何构建的问题龙头企业是是引领现代农业的主力军,而在现代农业中,田地最终还是要依由农民来种,特别是需要组织化程度高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来种,龙头企业流转的土地越多,依靠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的成份也越大。实践表明,龙头企业多、产业化经营水平高的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成份发展的速度也随之加快。龙头企业与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紧密协作,互为支撑,是最为典型的双赢模式,有利于构建龙头企业担负技术创新、精深加工、市场营销、品牌创建任务,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龙头企业承担土地流转基地任务的新型产业分工格局。黄冈东坡粮油集团创新的一个龙头企业、主营一项农产品、创建一个精品名牌、联合一批合作组织、建成一批生产基地的龙头带动模式,较为全面地聚集了农民合作社、家庭家场、专业大户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从具体实践中生动地回答了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如何构建的问题。

四是根本回答了怎样履责,农民根本利益如何保障的问题过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户”的连接方式,尽管解决了农业发展的一些问题,但由于龙头企业与农户很难结成利益共同体,甚至在很多情况下产生了利益对抗。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扶大扶强龙头企业,根本目的是为了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带动产业链上的千家万户致富,这也是龙头企业应该担负的社会职责问题。东坡土地流转模式取得的国家、集体、企业、农民四方共赢实际效果,从根本上回答了龙头企业应该怎样履责,改革成果如何共享的问题。

二、存在问题及深层原因

尽管黄冈东坡粮油集团是全省率先实施土地流转的农业龙头企业,并已成功探索出以土地流转机制体制创新,推进新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宝贵经验,但也客观存在一些局限和不足。

一是龙头企业流转成份少。中央允许流转土地承包权,最终目的是要解决好田由谁来种,怎样种的问题,并正确兼顾农民利益和农村社会安定等方面的问题。从当前土地流转市场和运作情况来看,以龙头企业参与土地流转,最能提高土地资源效率,最能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最能履行社会职能。我县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已发展到22家,但真正参与土地流转的只有东坡粮油集团、团香米业、百容水产等为数不多的几家。深层次原因是国家对于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推进土地流转的相关扶持政策还不是很多,地方配套的奖励办法也少之又少,金融信贷支持也不够。

二是土地流转方式比较单一。目前,该公司所采取流转方式仅为承租一种,在推进土地流转股份化、农业联姻产业化、经营管理职业化等方面,有的尚在起步阶段,有的还末进行探索和创新。虽然东坡粮油集团提出了入股分红、承租经营、返包倒租等多种流转方式,但农民对承租经营以外的流转方式并不感兴趣,推行更为高级的土地流转模式,尚需进一步办点示范和大力推广。

三是农田抛荒仍然严峻。深层次原因是土地流转市场出路问题没有得到较好解决。当前,农村老人种田现象普遍,随着年纪大了,种不动了,流转需求越来越大;全家出外打工,迫切需要流转;留守妇女和半边户,绝大多数希望流转。在未搭建流转平台之前,农田抛荒的问题自然会越来越严重。尽管每年各地动用了大量的行政力量和奖补措施压减冬闲田,但效果仍不理想。

四是政府公共服务不足。当前,全国大部分地区县级土地纠纷仲裁机构还没有成立,乡镇土地流转交易平台及土地流转市场没有建立,导致土地流转信息不畅通,服务也不到位。如何让农民真正当家作主,自己支配自己的土地,而不能任由强大的资本巧取豪夺农民的土地,以及土地流转会不会导致失地农民增多等问题,又能解决好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出路问题,是当前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应该积极探索创新的重要课题。

五是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在土地承包经营权融资变现、地方配套土地流转奖补措施等方面,国家和地方的配套政策不是很多,受地方财力限制,即使国家有政策,地方有奖补措施,真正落实到位的少之又少。同时,目前国家和地方对于支持土地流转的信贷政策尚不明确,受资金限制,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推进土地流转有心无力,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土地流转工作进一步深入有效推进。

三、破解困局的对策建议

土地流转是破解“三农”制约因素的先决条件,是推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关键举措,是实现“四化”同步的重要抓手,是实施市委、市政府提出“两转四用”、“个十百千”工程,以及团风县委、县政府推进“三举三进”战略的重中之重。针对前述存在问题及深层次原因,为了有利于我市农村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借助此次全市“三农”改革研讨会的契机,特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一是进一步提高推进土地流转重要性的认识。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的火车头,是政府推动资金、科技、人才等发展要素向三农流动、聚集的最好平台和切入点,也最容易出成绩、出亮点,并能收到良好的产业扶贫效果。建议挖掘一批以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为代表的土地流转典型模式,进行全面推广,全盘带动。

二是进一步解决好土地流转市场出路问题。通过近几年的有效推广,目前农村土地流转已出现供求两旺,部分地区农户盼望流转。建议市政府列出专项资金,切实加快县乡两级土地流转平台建设,切实解决好土地流转市场出路和纠纷调处工作。在流转形式上,要重点抓好冬闲田的季节流转,从根本上解决好秋播生产路边花的问题。在土地流转主体方面,要进一步扩大龙头企业的参与面,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的能力建设等方面下功夫。

三是进一步研究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推进土地流转,政策导向和地方奖补、金融支持、项目资金整合等方面的配套政策至关重要,建议市政府出台新的相关配套政策,进一步引导、支持和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同时建议市里出台一个涉农项目资金整合的指导性文件,对于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基地建设类项目,大胆地整合涉农项目和资金,不要让地方有怕踩红线的顾虑,因而作为不大或难有作为。

四是先行探索粮食等农业补贴机制。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按照稳定存量、增加总量、完善方法、逐步调整的要求,积极开展改进农业补贴办法的试点试验。继续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政策,新增补贴向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产区倾斜。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按实际粮食播种面积或产量对生产者补贴试点,提高补贴精准性、指向性。黄冈市能不能在这方面出台一个地方政策,搞一个先行先试。